天龍神功秘典之六脈神劍天龍神功秘典博采醫學、道學、佛學、易學等諸家理法之精華,以神為本,以氣為基,以力為輔,神氣共煉,內外兼修。在易學和醫學方面吸取了陰陽五行生克之理論,即金(肺)生水,水(腎)生木,木(肝)生火,火(心)生土,土(脾胃)生金。同時以吐納支氣和古典六字訣為五臟六腑療傷治疾,強壯內,煉五臟之元氣。武學上來取了以下丹田為主,煉養先天元氣,并廣采天地之正氣為補充,內外結合,培煉真元。道學上吸收了丹道周天打通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及全身穴道,促使百脈暢運,氣血流通,氣路舒暢。佛學上精選了坐禪修心通靈法訣,以修心修身使功力日漸精純。 一、內功心法 天龍六脈劍,云南段氏傳。博采醫武道,理法通釋禪。 性命雙修法,千古慧光圓。坐臥站行式,內外合修煉。 內煉精神氣,外煉皮骨筋。脈開劍氣出,擊敵御千軍。 證悟佛撣機,德修為君行。千古秘籍技,慎勿輕傳人。 內功有命功與性功兩部分,命功以積氣、煉氣、運氣、行氣達到氣通百脈,特別是打通了手三陰經、三陽經六脈及相應的指部諸穴,為修煉六脈神劍及特絕神功打好內功基礎。性功主修煉元神,待元嬰凝固,神俱六通,不僅增強了六脈神劍劍氣之威力,更能窮宇宙發展變化之奧理,從而進入從有為到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的通玄變化之境界,到此境界,本來以手指發出無形劍氣,已勿須以有形手部動作發出,而是以神馭氣,氣動神知,神動氣發,功力高深者可以千里飛劍,制敵于無形。 內功之修煉是一切武功修煉之本。內功修煉之要素在乎調形調息與調神。所謂調形,即修煉內功時之形體動作。所謂調息,即修煉內功時的呼吸方式。所謂調神,即修煉內功時支用的意念。 命功總訣 訣云 瑞雪滌垢意逍閑,收視返聽祖竅間。眉光隱時慧光現,心光合一歸下田。 有中亦無無中有,一陽生時乾坤轉。氣行任督貫中脈,左右脈絡氣充填。 千日行功通百脈,髓骨精氣化真元。功行一千八百轉,引氣回返下丹田。 左轉右轉三十六,收功浴面緩睜眼。六脈命功時時行,時至神知功力現。 筑基功成體康泰,堪為人間不老仙。 釋譯 夫瑞雪者,喻宇宙之靈光靈氣也,逍閑者,逍遙恬靜之意態也,此句意為在身心松靜康樂的狀態下,調動宇宙之靈光、靈氣,從頭頂貫入體內,洗去身體內部的雜念、病氣、穢氣,即功前之準備活動也。 祖竅者,人身諸穴之祖也,內有明堂、洞房、泥丸,乃上丹田之門戶也。收視即收回視線,內視祖竅,返聽即以意封閉耳之聽覺,以心聆聽祖竅內之妙音。 當初步入靜之后,眼前有光彩閃動,乃眉光也,系臟氣之反映,入靜之至深,變幻閃爍之眉光逐漸隱去,忽然間似覺通體透亮,大放光明,乃慧光現也,其時以眼觀鼻端,口問心田,然后以心意與慧光相合,歸于下丹田內。 有中無、無中有,第一個有乃有意識之有也,即有意識守著丹田之靈光、靈氣。但在初學者,下丹田沒有動靜,無也,即有中亦無也。時間稍長,于幌忽間似覺下丹田有物,忽而靈光閃閃,下丹田內跳動(即一陽初動),無中有也,待至一陽生時氣通任脈、督脈,小周天形成,繼續勤修苦練,打通手三陰經、手三陽經,足三陰經,足三陽經,奇經八脈,大周天法輪運轉形成。從一陽生到此時名日旋轉乾坤。 氣行任督貫中脈至髓骨精氣化真元,將印度瑜珈行功精華引入本功,此乃本功法的特點之一,即當大周天形成之后,引氣貫入從頂心至會陰部的中脈、及左脈右脈,直至真氣貫通百脈骨髓,此時全身上下內外,真氣充盈,似有無窮精力。功行一千八百轉者,虛數也。實際上在修煉過程中不可能汁數,若要計數,豈非又增加了雜念。以下幾句,皆收功方法,同時又告知六脈神劍之命功要時刻修煉,將命功的修煉貫串于坐、臥、站、行日常生活之中,通過日積月累地修煉,功夫就會逐漸深化,從開始到一定的時期可能感覺不大,也可能沒有感覺,這是從量變到質變的漫長過程,當功夫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就必然會發生質變的飛躍,此時整個身軀會出現強烈的氣感震動,精神煥發,與過去相比宛若兩人。此即常言之打通了生死玄關,伐毛洗髓,脫骨換胎是也。功至此境,百病難侵,益壽延年自是不在話下,從某種意義上講可稱為人間之不老仙矣。 性功總訣性功總訣訣云 性功主煉神,松靜心自定。閉日常養心,存神守真靜。 通玄變化成,超入人仙境。合適至虛極,返樸還真性。 性功者主煉神也,但性功與命功的修煉不可截然分開,應當結合修煉。修煉命功時性功也自在其中,修煉性功命功也自在其中。不同的階段,主次不同,只是常人不識耳。比如松和靜的練習,無論命功或性功都十分強調,可以說松和靜是修煉一切氣功的基礎人門法門,但各自的目的和要求不同。命功是通過松和靜達到培煉真氣,打通全身經絡,乃至肌膚骨髓。其目的和證驗是祛病健身,益壽延年。性功是培煉元神,達到神俱六通,靈通變化,其目的和證驗是得大神通,開大智慧,獲大圓滿,窮宇宙發展變化之妙道矣! 在主修性功時,通過松靜的手段,主要控制識神,這里所謂之“心”,即后天識神也。識神者乃后天主宰人的一切活動之神,其性靈動,俗云“心猿意馬”者是也。心意即后天之識神。猿者,經常抓耳撓腮,縱竄蹦跳,馬者,常搖尾蹶足,奔馳嘶鳴,兩者皆動也。好動之識神統帥了人身,則人之元神被蔽之于深淵矣!因而修煉性功之要務,乃收心求靜也,求靜收心也。將心一一后天識神收回,定在雙林樹下,此即“收心猿、鎖意馬”也。這是性功之第一步。隨著日積月累,功力提高,由收心求靜漸至定境。此時識神不再活躍,并漸漸退位,元神漸漸歸位,是謂初步入定。定者,靜之深化也,亦即在一定的時間界限內,識神完全停止了活動,此刻大腦的思維活動完全停止了,這就是入定。最初這種定境很短暫,只有一剎那,識神又復來,思維活動即雜念又起。這是很寶貴的,就只這一剎那,人的感覺是很舒泰的,對調節人的精神大有稗益。經過反復地修煉即“閉目常養心”,逐漸地元神歸位的時間漸長,直至占了主宰地位,此時神抱氣、氣養神、入大定——真靜也。“存神守真靜”之神乃先天元神也,入大定的時間也以功夫深淺而不同,少則七天,多則數年不等。當然亦有根據所修之專項功法之不同而定時坐關或開關者。坐關者,入大定也。出關,出大定也。在湛然靜寂的大定中人的肢體不動而元神清明也。元神在修煉中逐漸凝固成形,合與虛,得乎道,由定而悟而慧也。初則天耳通,通聽到常人無法聽到的聲音,此聽覺不是凡耳,乃是以心——天耳.去聽也,此聽力甚至能走向、走位、定點聽到隱于秘室或遠在天邊的聲音。繼則天限通,能看到常人所看不見之物事。一為透視、遙視,二為能看到超靈界或低靈,界之物事。三則神足通,不是凡人之謂輕功,而是心之所欲,身即到之,哪怕遙隔萬干之里,念動即至。修煉至此已無時空障礙。四則他心通,五則宿命通。六則漏盡通。后三通的獲得,可與別人心靈同步,能知過去未來,以至窮宇宙天地之妙道,再進一步可通玄變化,超凡入圣,煉虛合適至極,由無為而無不為,返樸歸真,才真正認識到本性一一真我也! 坐功(一)坐功(一)坐功是修煉一切內功之根本也。無論是命功或性功,也無論是何派之功法,坐式修煉是最基本的。從初乘的人門下手到高層次的煉虛合適,一般都是在坐式中完成的。當然也有在站式或臥式中完成的,這只是少數。 訣云 坐法須當盤,神靜體如綿。雙手如抱球,閉目守丹田。 噓呵呼歙吹,百病皆化散。玉臟吐納術,療疾保平安。 一步修煉術,內壯體康健。六十天功成,六脈第一關。 釋譯 修煉坐功當以盤坐為佳。 盤坐也是一種功夫,必須經過嚴格的修煉才能做到輕松自如、隨心所欲。印度瑜珈對形體的訓練十分苛刻,幾乎達到殘酷的程度。其目的是提高人體的柔軟、靈敏、力量等機能。輕松自如地雙盤(右稱蓮花坐)是人體機能柔軟、靈敏、力量達到起碼水準的一個重要標志。下面介紹一種循序漸進的盤坐修煉功法。 ?。ㄒ唬┱碜趬|上,兩足跟相抵,盡量收至會陰前,第一步兩手心按壓膝部,一壓一松有節奏地進行,由輕到重;直到膝部貼墊為功成。第二步兩手握住足尖,以肘部壓膝,同時全身向前下壓直至額部觸足尖為成功。 ?。ǘ┱碜趬|上,左足跟緊抵會陰,右足跟緊貼左小腿外側,雙手舉起手心向前,全身向前下壓,作叩拜狀。額部向前下壓貼墊,散盤功成。(注意兩足應互相交換練習)。 ?。ㄈ┱碜趬|上,右足跟緊抵會陰部,左足平放于右小腿之上,雙手舉起,手心向前,全身向前壓下作叩拜狀。額向前下壓貼墊,進而將左足放于右大腿之上,如前式下壓作叩拜狀。額部向前下壓貼墊,單盤功成,(注意兩足應互相交換練習)。 ?。ㄋ模┱碜趬|上,右足跟緊抵會陰部,兩手搬左足向上勾盤于頸部,兩足互相交換練習。 ?。ㄎ澹┱碜趬|上,以左足放右大腿上,復以右足放于左大腿上,手向上舉,手心向前,全身向前下壓,額部觸墊,且正坐半個時辰以上,則雙盤功成。雙盤的練成功只是坐功的第一步,也是最基本的一步,即調身也。接著應進行調心(神)的修練。修煉的秘訣干古以來只在一個“靜”字,只有心(神)安靜了,才能進入氣功狀態之中,欲得心神寧靜,必須全身松軟如綿,此即所謂松身松心求靜矣!雙手抱球(男左手在上,女右手在上),凝神閉目,收視返聽,意守于丹田。所謂丹田者,產丹之處也。丹田有三,-上丹田,位于泥丸宮內。二日中丹田,位于兩乳連線中間的膻中穴內,三日下丹田,位于肚臍之下的小腹腔內。古語云下丹田修命,上丹田修性。此處意守者為下丹田也。意守之法,初學者必須執著地追求,并假設下丹田內有一團氣也,此即所謂“設丹”是也,其目的是利于凝神求靜減少雜念。進一步,功夫深化了,雜念減少了,但仍時時襲來,可放棄執著,在膘朧中幻想著丹田內有一熱氣團,似有似無,亦真亦幻,此乃“幻丹”也。再進一步,功夫人靜定之境,雜念全消,此時丹田之內跳動,熱氣團已形成、此乃一陽初生也,乃還丹之初也。此乃元神歸位,內氣初生之時,此為調神也。再輔以吹噓呵呼嘻六字訣進行調息,此乃五臟吐納之術。何謂吐納之術?乃六字之音對應五臟六腑,嘻字之音對應三焦也。 腎屬水用吹氣泄之,以吸氣補之。 肝屬木用噓氣泄之,以吸氣補之。 肺屬金用氣泄之,以吸氣補之。 心屬火用呵氣泄之,以吸氣補之。 脾屬土用呼氣泄之,馬吸氣補之。 三焦屬氣用氣泄之,以吸氣補之。 六字訣練功方法:首先應弄清楚何臟腑有病,然后再決定所用之字。實火泄之,虛寒補之。泄者,由口發字音,呼氣,先呼后吸,呼氣時張口,舌尖隨所發之字音自然調整,由丹田默念所用之字。氣為音,意為聲,(不出聲)、一面吐氣,腹部回吸,當氣吐盡,即用鼻吸氣,吸氣長度為呼氣三分之一,同時默念“二”字,輕閉口,咬牙。一呼一吸為一次,每字不過六次,補者先吸后呼,以鼻吸氣•默念“二”字,同時舌尖抵上胯,腹部向外鼓出,當吸氣已滿,再用口呼出,方法與泄的呼氣法相同,發所用之字音,其呼氣長度亦為吸氣的三分之一,一吸一呼為一次,每字不過九次。一處有病可練一個字,多處有病,可練多個字,亦可六字全練也。凡練兩字以上者,須順以五行相生之序練,即金()三焦(嘻)。不能顛倒,否則弄成五行相克,對身體不利,此為調息也。 六字調形歌訣如下: 肝木噓氣睜自睛,肺金氣雙手擎天。心火呵氣頂叉手,腎水吹氣抱膝平。 脾土呼氣須撮口,三焦嘻氣寒熱寧。 本歌訣概括了六字訣的練功調形全部姿式和動作,練肝經時應兩目圓睜。練沛經時雙手舉起翻掌,手心向上,隨著吸氣默念“二”字時之兩手緩緩向上托起,氣(即呼氣)時緩緩放下。練心經時雙手上舉在頭頂,十指交叉,翻掌,手心向上,于頭頂,吸氣默念“二”字時向上托起,呵氣(即呼氣)時雙手收至頭頂。練腎經時隨著“吹”氣雙膝下蹭,兩手抱著雙膝,換氣(吸氣)時,默念“二”字起立。練脾經時隨著呼氣將咀撮起。練三焦可坐可臥可站,嘻氣以調整上中下三焦之寒熱。 以上六脈神劍修練之第一步,主要是療疾治傷,達到身體康健,努力勤修六十天成功。 坐功(二)坐功(二)正身盤坐,雙手在腹前抱球,意守下丹田,當下丹田熱氣團生成之時,兩手在腹前拉球三十六次,即兩手外展似拉球擴大,然后兩手對擠似將氣球壓縮,一拉一擠共三十六次。然后,兩手心向上,雙掌上提至膻中穴,翻掌,掌心向下,按至腹前。同時觀想全身毛孔張開,天地之靈氣、靈光源源不斷進入體內,聚于下丹田。一上一下共進行三十六次,此乃六脈神劍修煉之第二步,著重培養丹田之真元之氣也。努力勤修三十天功成。 坐功(三) 正身端坐,收視返聽,垂臉閉目。意守丹田,雙手十指交叉放于腹前丹田之上,待至丹田氣足,一團熱氣下會陰過下鵲橋破尾閻督脈直上昆侖頂(即百會)再由前額過上鵲橋沿任脈下至膻中,直至下丹田。此乃打通小周天也。每次練功,小周天法輪轉三十六次。此乃坐功第三步。千萬任其自然打通小周天,不要以意強領氣,努力勤修百日功成。 坐功(四) 正身端坐,收視返聽,垂臉閉目,意守丹田,雙手十指交叉,放于丹田之上,片刻,小周天法輪運轉,三十六圈之后,將氣收入下丹田。兩手松開,下按,翻轉,掌心向上,引丹田之氣上至中丹田(膻中)。翻掌,掌心向內,十指相對,勞宮斜對中丹田,意守中丹田,神照中丹田,邱祖處機日:“金丹大藥不難求,日照中田夜守留,水火自交無上下,一團生機在雙眸”。目內視中丹田謂之神照也。此時之意守下丹田微守也。在混沛寂升起至中靜之中,忽然一團熱氣由腳底至丹田,斯時手三陽經,手三陰經,足三陰經,沖脈,帶脈、陰維脈,陽維脈,陰臍脈陽臍脈,都有氣流運轉。且腦海轟鳴,眼吐金光,六根震動,天旋地轉,此乃打通大周天之征象也,繼之氣流由督脈(百會)貫入中脈、左脈及右脈。同時全身氣流由經脈入內腑,穿骨髓,復至肌肉,皮膚,全身上下皆通也。努力勤修三年功成。 坐功(五) 正身端坐,收視返聽,垂臉閉目,意守丹田,雙手環抱于胸前,雙手指間距約一尺,指尖相對,待大周天法輪轉運轉一圈之后,將氣收至下丹田。然后由下丹田運至中丹田,由中丹田將氣運至右肩,走右臂陽面(外側),由手指尖發出,由左手指尖走左手臂陽面(外側)至左肩,再由背面至右肩,循環往復,形成一個封閉氣路,旋轉36圈,再朝相反方向旋轉36圈。將氣由中丹田收至下丹田,靜守片刻,再由下丹田運至中丹田、左肩,由左手臂陰面(內側),由左手指尖發出,由有手指尖,右手臂陰面(內側)至右肩,沿胸面至左肩,形成一個封閉氣路,旋轉24圈,再朝相反的方向旋轉24圈。將氣由中丹田收至下丹田,努力勤修。三十天內氣外發,外氣內收初步功成也。 坐功(六) 正身端坐,收視返聽,垂臉閉目,意守丹田,雙手握空拳放于腹前,功夫至此,片刻之間丹田氣足,此時全身俱已通暢,氣已無須再循經脈路線,而是隨意調動,即達到意動氣行。在身前三尺處點一臘燭,舉起右拳對準臘蠟,在猛然伸直五指的同時,配合發聲“嘿”,氣發丹田,激如奔雷,由手臂陽面三陽經脈同時激射而出,直擊燭火。注意決不許有煽風之動作,全賃內力,直至將燭火擊滅擊出后即將氣收回。兩手交換練習。先練三陽經神劍,后練三陰經神劍,每次練功不得少于一個時辰。隨著功力的增長,燭火或逐漸移遠至五尺、七尺、九尺、一丈或更遠。一般以一丈為標志。勤修三年可達將發自如,六脈神劍初步功成也。 站功(一)站功(一)站功(一)者、主采天地宇宙之靈氣、壯大自身內氣、增強體能、使內氣浩殤如長江大河無窮無盡。 清晨,太陽欲出之時,東方滿天朝霞。兩腳開立,與肩同寬,腳尖微外八,兩手下垂于體之兩側,掌心相對,全身放松,心神寧靜,自視東方朝霞,然后收視返聽,以天目遙視東方天際,同時觀想自身下丹田。待熱氣團生成、膨脹,全身十萬毛孔皆張,自身之氣遍布宇宙,與宇宙之靈能混溶一體。此刻之意念:我即宇宙,宇宙即我,我之正氣即宇宙浩然之氣,宇宙浩然之氣即我之正氣。靜站半個時辰,收功。收功之法無須動作,全憑觀想,觀想宇宙浩然之正氣漸漸從四面八方向中心聚集,最后凝聚到一點,成為一個高能量光團,這高能量光團正凝聚在我之下丹田中心內。晚上,選月圓之夜,對月修煉,方法同上。本功法氣魄宏大,廣收宇宙浩然之正氣。 站功(二) 清晨或傍晚,于高山之巔,或泉水之畔,林木花叢之間,擇一平坦之處練功。 兩腳開立,下蹲成騎馬樁式,依照個人體能情況先練高位樁,進而半馬樁,直至全馬樁,兩手由兩側抬起平肩后翻手手心向上形成抱天式,頭部微仰。目視天根,意念將天當作一個大球抱住。每次練功當以全蹲騎馬樁達半個時辰以上為佳。本功主練下盤,壯大內氣,兼采宇宙之正氣。 站勸(三) 清晨或傍晚,面對太陽或月亮、星星、高山或大樹揀功。 無極式站樁,先以意念收采太陽、高山或大樹之氣,并調動自身內氣聚于下丹田,然后右足上前一步,形成含機樁,即重心七成落于左足,左膝微曲,右足虛點在前,兩手由腹前向上托起(手心向上),引氣由下丹田上至中丹田,兩手向前方劃金剛圈收至腰的兩側,握空•G拳,右拳抬起前伸,在伸直的一剎那間五指彈直,腿部也變成右弓箭步。同時以意領氣沿手臂外側(或內側)疾如閃電由指端發出,擊向太陽、高山或大樹,同時發出一聲短促威猛的“嘿”!以聲助氣,以聲壯氣,注意擊出之氣應隨換氣即刻收回。 效應:隨著神劍罡氣的擊出.太陽、月亮或星星會幻出異樣之光彩,高山空谷發出奔雷似的轟鳴,大樹枝葉發出呼嘯之聲,功力深者,可使樹技搖曳,葉落繽紛。 站功(四) 傍晚,在一大樹之后放一燃燭,站于樹前約五丈之外,站式隨功夫至此,已無須任何導引姿式,隨意而站,隨意而發,遙指、點、擊、劈、斬,樹后燭火應手而滅。以后無論站、行、坐、臥,神劍罡氣隨意而發收,六脈神劍筑基功成矣。 輔助功(一)
輔助功乃是配合坐功和站功培練真元之氣,使修煉者在6常生活之中常處于氣功態之中h養氣煉性,實際上是性命雙修,性功成份大于命功。功法的要訣是“守中”,即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守住“中心”。這個中心并非專指丹田,而是要使精神狀態處于“中”。過去謂之“中庸之道”者,研究的就是這個“中”。說得更明白些,就是使精神狀態處于相對穩定的陰陽平衡,即不興奮,又不抑制。興奮者陽盛,抑制者陰盛,都偏離了“中庸之道”也。守住了這個“中”,即進入了內功的較高境界,這就是“恬淡虛無,真氣從之”,達此境界,不斷功力日深,且性格修養,道德情操也a臻完美。這也是儒家名言通過“守中”,常養“吾浩然之正氣”也。以上說的既是功理,又是功法。無論行(走路散步)或臥,不拘姿式,將以上之法、理寓于6常生活中。而且就武林人士來說,經常處于氣功態中,也寓自衛于無形中矣!因為常有一團護身罡氣布于四周,任何異物的侵犯都難于突破,且任何突入護身罡氣的異物都會引起自己的警覺,可立即采取對策,歷史上傳說的那三把暗器飛刀在離達摩祖師后背還有一丈左右時突然被三朵金蓮花托起掉于地上,就是這一功夫層次的真實寫照。 輔助功(二) 內外合練,乃修練六脈神劍的又一種輔助功法。通過內外合練,可強筋壯骨進一步增強調發神劍罡氣的功夫。 第一步:十指抓地,腰腿伸直,足尖點地,吸氣(以口猛吸發出嘯聲)時,兩肘屈曲,胸腹似欲貼地面,呼氣(以鼻噴出,發出震響)兩肘伸直,如此反復進行三十六次。 第二步:十指抓地,臀部上弓,足尖點地(以口猛吸發出嘯聲),吸氣時兩肘屈曲,胸部重;心落于右手指尖,向前作弧形運動,將胸部重心移至左手指尖,呼氣(以鼻噴出,發出震響)兩肘伸直,反復進行三十六次,然后再從相反的方向進行三十六次。 第三步至第六步:動作呼吸同上,只是支撐的手指同時左右手各減一指,直到同時各減三指,每支手僅以一指支撐。 第七步至十八步:動作,呼吸同上,只是在腳尖部墊磚用以墊高足部,使重心大部落于手指尖,分十二 第十九步以上,呼吸同上,倒立,單手支撐,先以手掌,復以五指,四指,三指,二指,一指作屈曲旋轉運動。 上述修煉非俱有絕大之毅力恒心者難以成功,一旦修煉成功,即身俱有金槍手,一指彈之神功,遠離有神劍罡氣之絕技,僅此即可獨步武林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