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有很多的詩人非常有才華,不過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往往又是郁郁不得志,反而是一些平庸之人,卻是能夠飛黃騰達,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這已經是形成了一種規律,越是有才華,越是不得志,很多的詩人到老都過得窮困潦倒,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杜甫,作為那個時代最重要的詩人,他的一生顛沛流離,食不果腹,居無定所,始終是處于悲痛之中,晚年流落到湖南耒陽被困在江中,等到洪水退去后,當地的縣令好心帶著食物去看望,饑腸轆轆的杜甫在吃過了那一頓豐盛的晚餐后,當天夜里帶著遺憾永遠地離開了人間。 那么除了杜甫之外,還有賈島、王昌齡、李商隱等等,這些了不起的詩人,同樣也是在生活中受盡了折磨。不過對于一位詩人來說,生活中所有的磨難,那都會成為一種財富,也讓他們對于生活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創作出來的作品更具有感染力,也更加的接地氣,譬如王建同樣是一位窮困潦倒的詩人,在生活中也是處處不如意,所以他也很了解人民疾苦,創作出來的詩非常接地氣,以這首《雨過山村》來說,便是寫了鄉村獨特的風景,還有人們辛勤勞作時的情景。 《雨過山村》 唐代:王建 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 婦姑相喚浴蠶去,閑看中庭梔子花。 王建,字仲初,河南潁川人氏(今天的河南許昌),唐朝著名詩人,他與很多普通的詩人一樣,出身寒微,一生窮困潦倒,正是由于他來自于底層,所以他的作品大多都是描寫底層人民的生活,用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去描繪鄉村風景,同時也是給予了人們關懷,這也正是詩人最了不起的一個地方,盡管自己顛沛流離,可是始終把僅有的一丁點愛給予更需要關懷的人。 高尚的人自然高尚,這也是一種品德,只有真正吃過了苦,懂得了生活的不易,才會更熱愛生活,才會有悲天憫人的情懷;不像有一些富貴之人,站在高處不可一世,根本不會去關注別人的悲苦,還常常諷刺那些窮人,認為那些人之所以會窮,那是由于太過于懶惰了,其實說到底這也是一種沒素質的體現,他們是不可能去關注別人,也不可能會有悲天憫人的情懷,尤其是那些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一切為了利益。 只有充滿了關懷,內心有愛的人,才能夠體現到別人的痛苦,王建就是這樣的詩人,他的詩清新脫俗,在這首《雨過山村》一詩中,他更多的是表達了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寫得也是很有趣,開篇的第一二句寫得就很富有詩意,“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現在正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雨中還傳了雞鳴的聲音,在這么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只有那么一兩戶人家,遠處的小溪兩岸長著郁郁蔥蔥的竹子,只有一條很窄的石橋橋連接著前方的路。 結尾兩句則是寫了村民如何辛勤勞作,寫得就更加的接地氣,同時也使得整首詩更具有悲天憫人的情懷,“婦姑相喚浴蠶去,閑看中庭梔子花?!?,這里的人相處得其樂融融,婆媳之間的關系很好,每當到了農忙時節,她們會相互呼喚去浴蠶選種,古時候將蠶種浸在鹽水中,用來選出優良的蠶種,也被稱為浴蠶,那院子里的梔子花開得很孤獨,明明綻放出來的花很漂亮,可是卻無來前來欣賞。 王建這首詩寫得很唯美,只用了淡淡幾筆,便勾畫出一幅優美靜謐的山村風景,這也正是由于時常生活在鄉間,對于鄉村生活比較了解,所以創作起來也是得心應手;其實這首詩如果從字面上來看的話,它寫得很一般,并沒有什么獨特之處,但是只要細細品來,則是會發現這首詩寫得很巧妙,每一句都很有韻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