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公考熱度居高不下,尤其是在二三線城市,更是成為年輕人就業的熱門選擇,但遺憾的是,許多人盲目備考,走了太多的彎路。但凡一件事情,有了足夠的數據支撐,就會有共性規律,這也是大數據運用的核心原理。公考同樣如此,總結近十年來成功上岸學生的共性規律,總會有那么一些特征。 1.業精于勤,荒于嬉 許多同學復習備考,往往是在職的。學習時間不能夠充分保障。但是每次上岸,總有些腦子不夠聰明,基礎不夠好,但學習特別努力的人,這些人可能第一年沒上,第二年也沒上,但是堅持三四年后,都會上岸。 人和人是有差別的,有些人悟性高、提高快,有些人則腦袋始終不開竅,這種天賦上的差距難以避免,但并非不能改變。通過足夠的努力,量變可以實現質變,烏龜可以比兔子先到終點。比如在行測的復習中,很多人刷了上萬題,最終才取得好成績,也有些人可能幾套題目就搞定了。但是,最終結果是一樣的,就是都上岸了。所以,請大家務必相信,付出和收獲,不一定成絕對正比,但總體的趨勢,是螺旋上升的。如果你要立志公考,那么請務必放下各種僥幸,踏踏實實的去復習。這兩天有個已經跟我學了很多年的同學,今年終于上岸了,她就是屬于那種天生腦袋瓜不太好使的人,所以連網名都叫瓜,傻瓜的瓜。她總結出來的上岸秘訣就是,回家就復習,幾乎沒有什么娛樂活動。我想,這可能是任何事情成功的終極秘訣:堅持和努力! 2.行成于思,毀于隨 努力是基礎,思考是關鍵。這里的思考指的是學習方法層面的思考。很多人在跟我學習申論之后,才明白,原來申論的規律性更強,原來答案真的都在材料之中,通過幾十天的非強化訓練,實現了成績的大幅提高,甚至于都沒感覺到自己原來已經這么厲害了。其秘訣在于,掌握了正確的方法。任何學習,找到合適的方法,才能事倍功半。 以行測為例,行測題型很多,許多人只會傻傻的刷題,做了一套又一套,成績始終沒有提高,這時候你就要反思,自己的方法層面的問題了。比如言語、定義、類比、常識等刷題基本沒用,只要認真做題認真研究解析,1000題足夠掌握方法和提高速度,也就是說,在你基本掌握之后,你做的題目越多,浪費的時間越多,把這些時間用在其他題目上,提高會更快。資料分析一定要看培訓班的視頻,學習各種比較分析法,弄清各種專業術語,比如增幅增加量、環比同比等等,最終弄來弄去就那么幾種方法,三四十道題目足矣;數字推理刷個兩三百道,認真看解析,就會發現原來也就那么回事;數運算是比較難的,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如何入手,甚至放棄,這是很愚蠢的行為,其實數運一共就十幾個模塊,基本要能掌握,考試的時候把會的做了,起碼有五六道,不會的去蒙,運氣好還能蒙對幾道,分數基本也得的差不多了;邏輯推理比較難,需要下功夫,否則你根本繞不出去,這就需要你花時間去研究。行測沒有哪個版塊可以放棄的,因為公考是唯一性考試,你要超越的是所有對手,而不是你只要過了及格線就可以的。還有圖形之類的其他題型不一一分析了,說這些是告訴你,你首要要弄明白,哪些需要重點研究方法,哪些需要多刷題,哪些應該復習到什么程度就要適可而止,節省時間的最大秘訣是合理分配時間,刷題的目的不是為了提高熟練度,這只是最低級的目標,而是通過刷題,發現難點和不足,再針對性的突破,通過這樣的循環,讓自己的缺點越來越少。 “當你讀一本壞書的同時,浪費了讀一本好書的時間”,當你做一道沒用的習題的時候,你也浪費了做一道能夠提高成績題目的時間。同樣,申論就不需要你花費太多時間,因為通過十套八套卷子下來,分數基本就能穩定在一個階段,再提高,就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這是屬于性價比很低的時間分配方案,與其把這些精力用在申論上,不如用在行測上。每年看到那么多的同學因為行測成績不夠,導致最終沒有上岸的時候,我都會恨的牙齒癢癢的,這也是今天發這篇文章的目的之一。 3.路通于變,迷于迂。 有許多同學把復習簡單的定義為看書學習,甚至于辭職備考。我是不支持的,一來壓力很大,如果家庭條件不是特別好的話,負擔也重;二來效果也不是很好,因為公務員考試并不是簡單的知識性考試,而是思維考試。 我有個兩個建議:一是大家最好在職備考,把平時的業余時間利用起來,既可以讓生活更充實,也可以讓復習更加沒有壓力,還有助于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二來要學會思考,充分利用日常的生活、工作,以思考為橋梁,向公務員思維轉變,你的思維只有越接近機關思維,才能說明你越像公務員,他們看你的文章的時候才會有同理心和代入感,覺得公務員就需要這樣的人,你的答卷得分才會更高。 公考是有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的,沒有掌握這些訣竅,公考之路就會南轅北轍。比如我前兩天發的領悟社會系列文章,就是從生活的一個個熱點,細節,去追尋他們的本質、原因、影響、對策,通過不斷的上網查詢、自己思考、文字總結,來發現問題的本質,這就是一個自我提升的過程。當你習慣了這樣去做,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驀然回首間,你會發現,你已經走在了很多人前面。 以具體事例來說明吧,大家都網購,那么你思考過和網購有關的政治、經濟、民生等相關內容嗎?比如你要買東西,那么“買”東西這個行為,是消費行為,可以拉動內需。為什么這幾年網購發展的這么迅速,這固然和網絡的方便快捷有關。但國家的大力支持,也是功不可沒的。但你想過更深層次的原因嗎?國家為什么要這么支持?因為過去我們支撐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是投資和出口,消費占比并不高?,F在投資乏力,出口也遭遇多方狙擊。尤其是這段時間的中美貿易大戰,更是對部分出口行業造成致命打擊。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一國的經濟發展,需要長遠考慮,因此,網絡經濟作為拉動內需的重要支撐,起到了巨大作用。這就是支持網購發展的一個深層次原因。與其同時,我們要想到,網購,其實也是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通過供給端商品的多樣化、個性化,滿足人們越來越高的需求。 另外,網購也是我國的“新四大發明”之一,那么這個新是什么?就是創新,創新這么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詞語,難道你不應該去梳理梳理嗎?比如十九大報告里說的,要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所以,網購屬于新經濟、新業態、新產業、新模式的“四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具有重要意義。這樣一思考,你就把網絡升華到了政治、經濟、社會層面了。假如你還愿意繼續思考,還有新矛盾,新時代,新思想、新方略、新任務,你都可以簡單的梳理下。你就會發現,知識和知識之間,原來是互相聯系的一個整體。 這還只是一個買的問題。還有賣的問題。農民賣,就是精準扶貧、鄉村振興;企業賣,就是互聯網+,工業4.0,區塊鏈;無業游民賣,就是“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等等等等,你把網購理清楚了,你會發現,很多你原本不懂的東西,全清楚了。最后還有監管的問題,既然有買賣,就會有利潤,有利潤,就會有人為了利潤不擇手段,就會有假貨,就需要監管,那么結合互聯網的特點,我們應該如何監管?這些都是我們需要思考的。當我們思考的越多,掌握的就會越多,學習就會越有成效。不要學習百米沖刺,在最后階段發力,而要學會跑馬拉松,在日常學習中提高。 最后,需要提醒大家,公務員并不是唯一的選擇,雖然現在公務員依然穩定體面,但是福利待遇和過去相比,相對下降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而且,東西部地區、甚至同一個地級市不同縣區之間的收入,都可能會有很大區別,如果你家庭條件不好、如果你希望華麗轉身,那么放棄公務員吧,公務員只是一個越來越普通的職業,絕對無法幫你實現目的的。最后祝大家好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