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是各大高校發錄取通知書的日子。不少收到北大清華錄取通知書的家庭,上了新聞頭條,看完令人心生羨慕。 然而十年前,卻有一名復讀生,拒絕了北大、復旦等名校的錄取,只為圓夢清華。 這個人就是吳善柳,一個因打游戲被退學的游戲狂魔,一個經歷10次高考的“高考釘子戶”,一個曾拒絕北大錄取通知書的“學習天才”,終于在32歲,成功入學清華。 和他同一屆考入清華的學霸,風華正茂,青春洋溢??伤麉s不得不一邊熬夜學習通過期末考試,一邊為“職場35歲定律”憂愁。 父母已年邁,同齡人已事業有成。 用14年換一張清華錄取通知書,真的值得嗎? 01 1982年,吳善柳出生于欽州市一個小村莊里。父親是小學副校長,母親務農,家里還有一個姐姐。 從小到大,他都是父母的心頭寶貝,人長得機靈,學習成績又很好。2000年,他第一次參加高考,意氣風發,信心十足。 別的孩子都怕自己發揮失常,吳善柳卻堅定地認為自己一定能發揮超常,考上名校。 然而,天上不會掉餡餅??h城的教學水平一般,吳善柳也沒有深厚的積淀,意料之內陸名落孫山了。 但可貴的是,他并沒有因懷疑自己的能力而一蹶不振,而是越挫越勇,在父親的支持下,認真復讀,參加了第二年的高考。 這一次,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著名211北京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專業。雖然不是清華,但也算得上名校,他成為了村里的名人,終于為父母爭了光。 但誰也沒想到,短短三年后,吳善柳就被北交大勸退了。 入學第2天,還沒認清北交大的路的他,便迫不及待地去清華大學參觀,清華的校園環境和深厚的學習氛圍,讓他覺得,只有清華,才稱得上“大學”。 產生了極大的心理落差之后,吳善柳不再熱愛學習。他開始沉迷網絡,經常逃課去網吧打游戲。最終,他因掛科太多,學分太低被北交大勸退。 沉迷網絡,不僅磨滅了他的夢想,也澆滅了他的激情。 退學之后,他并沒有繼續復讀,而是選擇找工作,想攢點錢娶個老婆,平平淡淡地過完一生。 然而,他沒想到僅有高中文憑的人,想找個好工作是那么難。 退學以后他找的工作基本都是流水線上的工人,工資低,工作時長很長。 他感嘆:“沒有學歷找不到什么像樣的工作,那些清華畢業的人就不一樣,沒有什么工作經驗,但是卻可以輕松找到好工作,拿到高工資?!?/strong> 于是,2007年,吳善柳毅然決定辭職,回到家鄉,全力備考。 02 不得不承認,吳善柳的學習天賦極高。 離開學校7年,一般人早已將課本知識忘得精光,吳善柳卻用一年時間考上了北京師范大學,一所國內老牌985。 出人意料的是,吳善柳拒絕了該校的錄取。他像是著了魔一般,非清華不讀。似乎在他眼里,只有清華大學才是真正的好大學,只有清華畢業才能找到好工作。
然而,因為分數不夠高,他只能選擇北大醫學部??伤麖男∨卵率w,不愿學醫。 這一次,連一向支持他的父親,都勸他仔細考慮: “我叫他去大街上問100個路人,看看哪個路人說北大不好。如果超過50個人說不好,你就可以不去讀?!?/span> 眼看著兒子“拒意已決”,他甚至連夜做起了思想工作,但卻被吳善柳用一句話堵了回來:“把人生看遠點,我不希望自己因此而感到后悔?!?/span> 于是,2012年,他考上了南京大學,卻依然拒絕入學。 這一次,父親沒有阻止他,反而為他寫了一副對聯,貼在家里門上,以激勵兒子認真學習。 上聯為:大展宏圖懷遠志,下聯為:書房墨香顯奇才。橫批:清輝華庭。 終于,在2013年拒絕了同濟大學的錄取通知之后,他在2014年成為廣西欽州市理科狀元,考上清華大學。 然而,接受采訪時,他表現得并沒有大家想象得那么激動,而是很冷靜。當被問起:“終于來到清華,感覺如何”時,他說: “來清華是迫不得已而為之,我一生最慚愧的就是這件事。要是我原來能安安穩穩的,可能沒這么…… 我最主要是希望通過這個,以后工作輕松點,掙得多一點。清華的榮譽感有一點點,但可以忽略不計?!?/span> 考入清華前有多熱血,考上清華后就有多無奈。 清華內人才薈萃,花了14年才考上的他明顯感到吃力。每天7點起床,白天輾轉于各個教室,晚上在自習室學到凌晨1點,即便如此,他的成績也只是勉強到了年級中游。 參加招聘會時,更是給他當頭一棒?!澳挲g36歲”,成為簡歷上最刺眼的一行字。 同齡人早已成為了各大企業的中層,他卻在尋找一個實習生的崗位。 最終,他去了一所私立學校當數學老師,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有人說他因為高考經驗豐富,押題很準,很受歡迎;有人說他因為性格偏激,常常和學生鬧矛盾…… 他究竟過得好不好,內心甘不甘心,終究只有自己知道。 03 誠然,大家對于成功的定義不同,清華錄取通知書與14年光陰孰輕孰重,每個人心中也自有考量。 但我們依舊能從吳善柳的故事中得到些啟發,努力讓孩子少走彎路。畢竟,高考可以復讀,但人生不能重來。 吳善柳之所以執著于清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到小學副校長父親的影響。 仔細想想,他9次復讀,10次高考,父親幾乎全力支持。唯有考上北大那次,即便吳善柳明確表示自己怕血,不適合從醫,父親也依舊要求他入學北大。 而母親,只擔心兒子“年紀大了不好找對象”,并不在意兒子的學業與工作。村子里常常有人讓母親勸勸兒子,工作更要緊。母親卻說:“他讀書沒用家里的錢,我也不好勸孩子放棄?!?/span> 父親嚴重的名校情節,讓吳善柳形成了非清華不讀執念。母親短淺的目光,讓吳善柳認為10年復讀不過是浪費了點生活費,殊不知浪費的寶貴的青春。 父母的格局里,藏著孩子的未來。 父母格局不高,即便孩子再怎么有天賦、愛努力,都跳不出眼界的局限,既浪費了時間,又浪費了精力,兜兜轉轉回到原點。 回顧吳善柳的人生,我發現他本有很多次剎車的機會。 第一次機會,是他第二次參加高考。 2001年,他被北交大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專業錄??; 2014年,他被清華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專業錄取。 令人唏噓。 如果他能在北交大認真讀書,畢業后進入一家公司踏踏實實地工作,憑借他的聰明才智,10年后早就有所成就,又何必等到再到清華讀同樣的專業。 第二次機會,是他第三次參加高考。 那年,他考入了北京師范大學,這是全國最優秀的師范類大學。如果能在27歲從北師大畢業,那么他一定能去更好的學校當老師。就連他自己也說:“如果知道清華那么難考,當時考上北師大就應該去讀?!?/span> 第三次機會,是他第八次參加高考。 曾經他說過,因為自己對數字比較敏感,所以最想讀金融類專業。2013年的高考,他成績優秀,復旦同濟紛紛致電,表明可以讓他讀分數最高的金融專業。 但他拒絕了,認準了要考清華。然而2014年考上清華后,他的分數卻不夠金融專業。 人生最遺憾的詞語,不是“我不行”,而是“我本可以”。 三條寬廣大路,硬生生地被他越走越窄。 學歷的確是工作的敲門磚,但想做好一份工作,靠學歷是不夠的。 若是吳善柳有一定抗挫能力,就不會在受到清華大學的沖擊后,一蹶不振,沉迷游戲,導致退學。 若是吳善柳對自我有清醒的認知,對未來有明確的規劃,就不會把目標死死的定在清華,而是一步一個腳印去完成自己的金融行業夢。 所以,父母應該讓孩子明白,學歷并不是唯一,先制定目標,然后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培養自己的綜合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名校不一定能改變命運,讀書才一定能改變命運。 吳善柳感嘆自己復讀的狀態是“騎虎難下”。放棄吧,不甘心;不放棄吧,心里沒底。 于是,他只能蒙著眼睛摸索著過河,心理壓力難以想象。 著名的心理學教授亞科斯教授曾說: 人生中90%的不幸,都是因為不甘心,這是很多人不懂得及時止損的原因。 然而,在這個生活節奏快的時代里,一昧的死磕是一種愚蠢,早日改變方向,尋求新的轉機,才是一種智慧。 畢竟,成功的方式有很多種。 楊振寧動手能力不強,在實驗室做物理實驗時,常常引發爆炸。導師泰勒博士知道后,告訴他沒必要堅持實驗物理,可以試試理論物理。 正是這次改變,讓楊振寧發現了自己的長處,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比堅持更重要的,是及時止損。因為“及時”,是為了將成本降至最低,“止損”是為了找到更適合自己的領域。 所以,我們要告訴孩子,任何時候都要有及時止損的勇氣和智慧。 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感情生活中,如果因為不甘心而盲目堅持,只會讓自己越陷越深,浪費青春、浪費金錢。 說白了,高考只是人們中的一小段歷程,它能決定孩子20歲時在哪里,但決定不了孩子30歲時在干什么。 而父母給孩子的教育,才會影響孩子一輩子的命運。 愿所有父母都能從吳善柳的故事中得到啟發,將孩子培養成一個愿意堅持,但不害怕失??;對未來有明確的目標,但也能及時改變航向的人。 共勉。 “您的分享,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作者:李耳耳,終身成長的教育學研究者,與孩子一起,越變越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