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ys Workbench連接關系——接觸分析實例詳解當幾何體存在多個零部件時,需要確定零部件之間的相互關系,在Mechanical中可以創建的連接關系如下: ·接觸Connect ·網格接觸Mesh Connection ·關節連接Joint ·梁連接Beam Connection ·彈簧Spring ·軸承Bearings ·點焊spot Weld ·末端釋放End Releaser(應用于梁、殼單元) ·幾何體交互Body Interaction (應用于顯示動力學中) 僅有接觸Connect、網格接觸Mesh Connection、關節連接Joint可以自動生成。 本文主要介紹接觸,其余連接類型將在以后文章中介紹。 1 接觸概述通常兩個獨立表面之間相互接觸并相切時,稱為接觸。接觸類型中,能夠粘合在一起或不能分離的接觸為線性接觸,能夠分離和碰撞的接觸為非線性接觸(狀態非線性),非線性接觸需要消耗大量的計算資源,因此設置有效的接觸參數至關重要。 接觸狀態可分為分離狀態、粘接接觸狀態、滑動接觸狀態。 非線性接觸:在形成接觸的不同物體的表面之間,可以沿法向分開和沿切向相互移動,但不能發生相互滲透,可傳遞法向壓縮與切向摩擦力,但不能傳遞拉伸力。接觸面接觸時產生接觸約束,接觸面一旦分離,約束失效。此時的接觸表現為強非線性,隨著接觸狀態的改變,接觸表面的法線和切向剛度都有顯著變化。剛度突變會導致嚴重的收斂困難。 接觸狀態 2接觸設置2.1創建接觸導入到Mechanical中的裝配體自動生成的接觸為綁定接觸,最快捷的修改方法是找到這個接觸對,修改屬性中的接觸類型。 若要新建接觸集合,只需要右擊特種樹中的Connectiong——Insert——Manual Contact Region(手動接觸區域)。便創建了新的接觸集合和接觸對,若右擊Connectiong下的集合名Contacts——Insert——Manual Contact Region,則在此集合內部創建接觸對,不新建接觸集合。 創建接觸對 也可以點擊Connectiong或下屬的集合名,在工具欄點擊Contact的下拉菜單,找到要創建的接觸對。 工具欄接觸類型選擇 在屬性中設置了接觸類型外,還需要選擇接觸對的接觸面和目標面,設置后自動出現Contact Bodies(接觸體)和Tatget Bodies(目標體)。 當接觸面和目標面重疊不好點選時,可以通過工具欄的爆炸實圖工具使裝配體模型爆炸開。 爆炸試圖工具 接觸面選擇 生成接觸對后,還需要對其進行設置,必須設置的項目為接觸類型,其余可選擇性設置的項目包括接觸行為、接觸修剪、接觸算法、檢測方法、懲罰精度、彈性滑移精度、法向剛度、剛度更新、彈球區域等等。 接觸設置 2.2接觸類型Type在Mechanical中,系統提供了5種接觸類型: ·綁定Bonded:即接觸界面焊接在一起,既不能分離也不能滑動。 ·不分離No Separation:不允許分離,允許微量自由滑動。 ·無摩擦Frictionless:允許分離,允許自由滑動。 ·粗糙Rough:允許分離,不允許滑動。 ·摩擦Frictional:允許分離,允許有摩擦的滑動。 ·強制摩擦滑動 Forced Frictional Sliding:在每個接觸點上施加一個切向阻力,僅用于顯示動力學。 接觸類型修改 幾種類型對比如下: 接觸類型對比 注意: 1,摩擦接觸中, 摩擦系數>0.2時計算結果會提示,不用處理。 2,非線性接觸不適用于模態分析、諧響應分析的線性分析,定義的非線性接觸將被忽略。 2.3接觸行為Behavioe在Mechanical中接觸面顯示為紅色, 目標面顯示為藍色。程序默認為對稱接觸( Symmetric ),此時任何一邊都可穿透到另一邊。對稱接觸行為更容易建立,但需要較大計算量。選擇非對稱接觸(Asymmetric)時,接觸面的節點不能穿透目標面。選擇自動非對稱接觸(Auto Asymmetric )時接觸面和目標面的指定可在內部互換。只有罰函數和增強拉格朗日算法支持對稱行為,普通拉格朗日和MPC(多點約束)算法要求使用非對稱行為。 對于非對稱接觸行為,手工選擇接觸表面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1, 當凸面與平面或凹面接觸時,應選擇平面或凹面為目標面。 2, 當硬表面和軟表面接觸時,應選擇硬表面為目標面。 3, 當大表面和小表面接觸時,應選擇大表面為目標面。 4, 如果結構已劃分網格,應選擇較粗糙一方的表面為目標面。 5,剛度相同的大小面接觸時,應選大面為目標面。 2.4接觸算法為了阻止接觸表面相互穿透,在相互接觸處需要建立一定的規則,即接觸算法。ANSYS 采用的是接觸約束算法,它提供了如下五種接觸約束算法: ·?罰函數法Pure Penalty(程序控制默認使用的算法) ·?拉格朗日法Normal lagrange? ·?增強拉格朗日法Augmented Lagrange ·?多點約束方程法MРC ·?梁約束法 Beam 接觸表面穿透示意圖 對于工程實踐應用,我們一般選擇程序控制的選項,我們不需要知道每種算法的詳細理論,只需要了解他們的原理及如何應用。 接觸算法調用是在接觸的屬性——Advanced——Formulation中,程序控制Program Controlled默認罰函數算法,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工況來選擇更適合的接觸算法 。 接觸算法選擇 2.4.1罰函數法Pure Penalty罰函數法用一個接觸彈簧來在兩個面間建立關系,彈簧剛度被稱為懲罰參數,其實就是接觸剛度。當兩面分開時,彈簧不起作用;當面開始穿透時,彈簧起作用,根據胡克定律:F = K x ,此處的 K 為法向剛度 ,x為穿透深度。 罰函數示意圖 這種算法的精度較依賴于接觸剛度和穿透量的大小。接觸剛度越大,則穿透越小,但是接觸剛度過大會導致整體剛度矩陣出現病態和收斂的困難。因此,理想的剛度就是既要能保證滲透較小,又要保證整體剛度矩陣。 當接觸方法為程序控制/罰函數或增強的拉格拉日時,其他設置如下: 其他設置參數 1,探測方法一般使用程序控制。對于罰函數和增強拉格朗日公式,程序控制默認使用探測點更多、探索更準確的“On Gauss point(積分點)”進行探測。拉格朗日與MPC公式默認使用“Nodal- Normal to Target(節點-目標面法向)”方法,探測點更少。當有摩擦的接觸面和目標面之間存在偏移時,為更好地滿足力矩平衡可選用“Nodal-Projection Normal from Contact(節點-投影法向接觸)”。 探測方法 2,穿透容差即允許穿透量,代表F=Kx中的x,一般使用程序控制,程序控制默認為0.1*單元厚度,用戶可以設置為數值(Value)或因子(Factor),因子即相較于下層單元的厚度比例 。 3,切向滑移容差又稱彈性滑移容差,一般使用程序控制,程序控制默認為0.1*單元長度、用戶可以設置為數值(Value)或因子(Factor),因子即相較于下層單元的長度比例。如果彈性滑移在許可的容差范圍內,接觸協調性在切向滿足要求。 綁定、粗糙、摩擦接觸等增強了切向的協調性。 穿透容差與彈性滑移容差 4,法向剛度即K值,剛度越大,計算越精確,但是越難收斂。默認為程序控制,對于綁定和不分離約束,默認K=10;對于其他形式的接觸,默認K=1.0;手動控制時,對于體積為主的問題,建議設置為1,對于彎曲為主的問題,建議設置0.01~0.1之間。 5,彈球區域一般作為十分有效的接觸探測器使用,可自定義并在圖形區顯示。在彈球內的目標面上的節點, 程序就會認為它“接近”接觸,而且會更加密切地監測它與接觸探測點的關系 ,在球體以外的目標面上的節點被忽略。對于綁定或不分離的接觸,如果間隙或穿透小于彈球區域,則間隙/穿透自動被刪除。(若選擇程序控制彈球區域,將自動生成一個足夠大的彈球區域將間隙或穿透包括在內,使得綁定或不分離接觸能忽略間隙或穿透) 彈球區域 2.4.2增強拉格朗日法Augmented Lagrange增強拉格朗日是在罰函數的方法上衍生出來的一種方法,它與罰函數法類似,但是在計算接觸壓力時,引入了附加項λ,即F = K x+λ,使得接觸壓力對于接觸剛度的敏感性降低,更利于在給定的接觸剛度較大的時候收斂,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計算精度,但同時也會造成收斂時間加長。 在大變形問題的無摩擦或摩擦問題中,建議將程序控制(即罰函數)算法修改為增強拉格朗日,因為增強拉格拉日的公式增加了額外的控制自動減少滲透的功能。 2.4.3拉格朗日法Normal lagrange拉格朗日法不同于罰函數法,不采用力與位移的關系來求解接觸力,而是把接觸作為一個獨立的自由度直接求解。 該方法可得到0或近似0的穿透量,是一種精確的接觸算法,但是需要使用直接求解器來求解,在接觸狀態發生急劇變化時時,容易發生計算震顫從而較難收斂 。 2.4.4多點約束方程法MРC多點約束法適用于綁定接觸(Bonded)、不分離(No seperation)這兩種線性約束。他在接觸面間添加一個聯結使兩個面之間不出現分離。多點約束法支持大變形效應。 2.4.5梁約束法 Beam梁約束法,顧名思義,就是在兩個接觸面之間添加無質量的梁進行聯結,這種算法只適用于綁定接觸(Bonded)。 總結:幾種接觸算法對比見下表對于線性接觸的MPC和Beam算法,其收斂性和計算速度最優。對于另外三種接觸算法,一般情況下,從計算精度和收斂性上的排序為: 收斂性:罰函數>增強拉格朗日>拉格朗日 精度:拉格朗日>增強拉格朗日≥罰函數 計算花費時間:拉格朗日>增強拉格朗日>罰函數 但對于個別情況,可能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測試對比。 對于工程應用人員,可以先使用程序控制來嘗試計算,之后再根據計算結果 和計算時間的評估來決定使用哪一種接觸算法。 2.5幾何修正幾何修正選項含:接觸面處理,接觸面幾何修正,目標面幾何修正。其中當接觸類型為非線性接觸(無摩擦、摩擦、粗糙)時才會出現接觸界面處理選項。 幾何修正選項 2.5.1接觸界面處理Interface Treatment當接觸類型為線性接觸(綁定,不分離)時,程序將忽略干涉與間隙,不需要修正。 當接觸類型為非線性接觸(無摩擦、摩擦、粗糙)時,需要修正間隙或干涉。有時候CAD模型不一定有間隙,但是在有限元軟件劃分網格離散化后,會出現間隙,如下圖 用戶可以設置為無增量的偏移(Add Offset,No Ramping);線性增量偏移(Add Offset,Ramped Effects);自動接觸(Adjust To Touch)。 無增量的偏移和線性增量偏移下,默認接觸偏移Offset為0。 綁定和接觸行為通過建立一個足夠大Pinball半徑允許忽略接觸和目標面間任何間隙和干涉。但是對于摩擦或無摩擦接觸,初始縫隙無法被自動忽略,這是因為它有可能代表幾何信息(相互接觸或脫離接觸)。 1,Adjusted to Touch 推薦使用此設置,界面上存在的間隙將會自動補償到接觸狀態,界面上存在的干涉將被自動消除。(需間隙和干涉在彈球范圍內) 2,Add Offset 能夠自定義來指定允許接觸面偏移的正負距離。正值代表關閉縫隙。負值增大縫隙。 Add Offset有兩個選項: (1) Add Offset, Ramped Effects:一個載荷步分割為幾個子步逐步施加,難于收斂的干涉問題建議使用。 (2) Add Offset, No Ramping:一個子步一次完成載荷施加。 2.5.2接觸面幾何修正Contact Geometry Correction用戶可以在該選項中選擇圓面光滑(Smoothing)和螺栓截面(Bolt Thread)。 1,螺栓截面(Bolt Thread) Bolt Thread能夠利用簡化圓柱模擬螺栓連接,一般設置過程包括: (1)創建接觸關系,如圖2.1所示。 (2) 接觸幾何修正:定義Orientation方向,上圖本例中采用Revolute Axis建立坐標系需要設置起始點Starting Point和終止點Ending Point。 (3)建立起始點和終止點坐標系,如圖所示。 (4)定義螺栓螺紋基本參數,例如平均螺紋直徑Mean Pitch Diameter,螺距Pitch Diameter,牙型角Thread Angle,單、多線螺紋Thread Type以及左右手定則Handedness等。 2.5.3目標面幾何修正Target Geometry Correction用戶只能選擇圓面光滑功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