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拳風武術(風形拳) 卸骨術 卸骨術基本功雙鎖功屬陽剛之勁,這是一種專門配合氣功鍛煉手掌之擰、搓、卸功夫的功法?!皻狻?或氣功)即指呼吸之氣,更指運行全身之精氣。氣足則血旺,氣血兩旺,勁力才強?!皻狻焙汀皠拧笔窍嗷ヂ撓档?,氣是勁的動力,勁是氣的表現形式。對此,歷代大師多有精辟論述:力以柔而剛,氣以運而實,力從氣出,氣隱力顯,無氣力自何來?俗家之力,其來也猛,但多浮而鮮沉。名家之力,其來若在有意無意之間。而其抵沾實而后全力一吐,則沉重若山,可以氣透膚理。由干俗家之力剛,名家之力巧,剛則虛浮,柔則沉實,習之即久,自能知曉。至于巧運之力,一舉手則全身之力。奔赴于氣之所運處。所謂意到氣隨,速于聲響,精確之功,學者可以悟。上論中的“力”,即指合盤掌功失所追求的“勁”。 (一)雙鎖功練法 雙鎖功(合盤掌)的練法頗為簡單,初習時可用竹筷30根(需為方形),集為一束,兩端用細鐵絲弦縛數匝,即讓竹筷中間毫無空隙,緊緊相扎,絲毫不能移動,若一時不易扎緊,可于其空隙中,再將竹筷增加插入之。然后用兩手各握一端,并運氣向相對處用力旋轉(圖13),如右手向內用力旋轉,左手則向外用力旋轉。至力盡時,可略事休息,然后再用兩拿持緊,夾筷之中部,竭力搓擦之,日練若干次。 先行筷固緊束,絲毫不能轉動,及半年之后,則功效漸增,旋時能拗之使斜曲,搓擦之則亦能移動。直至竹筷能應手斷為兩截時,則第一步功成。接下來,可再易竹筷為鐵筷,如法練習之,亦一年之久,則原來拇指粗的鐵筷已細不盈小指,而長度卻增加了一倍以上。千日之功,于此可見。據傳,此功為少林寺獨傳之技,今則練者極鮮,幾至絕傳,實為可惜。 本功法亦頗重腕之運用,并有歌訣曰: 手之變化,決策于腕。 掌根銳骨,即為脆動。 玲瓏活潑,蓄引剛柔。 卻拿點打,無不應順。 掌腕合竅,方能制人。 腕連手背,勁發一氣。 腕滯力拙,徒勞資神。 氣自開田吐,全力注掌心。 抬實始用力,吐氣須開音。 少林合盤法,龍猴鷹五花。 擒襖變化多,疾出疾收把。 出手作虛勢,手擰血飛灑。 合盤掌武功雖然厲害,但要想成功絕非易事?,F將練功過程中一些應該注意的事項介紹如下,供讀者練功時參考。 (一)練氣為主,意氣相隨,內外合一 拳譜中說:“氣在先行,力在后隨,無氣則力從何來?然心又為氣之帥,心動則氣隨之而來,氣動則力即奔赴而至,此為不移乏理?!庇终f:“人身之中精神氣血不能自主,悉聽于意,意行則行,意止則止?!庇纱丝芍?,練功以練氣為主,而練氣又必須練意,用意引氣,意到則氣到,勁亦到,氣隨意行,使氣內絡五臟六腑,外及四肢百骸,進而逐步達到內外一體,氣力合一。 (二)掌握練功三要素 1.調身 調身是指調整好練功時的姿勢。尤其是練習紅砂手時,要求做到“松而不懈,松中有緊”,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柔與剛的關系,只有姿勢正確了,才能使全身氣血循經絡運行通暢。正所謂“形不正則氣不順,氣不順則意不守,意不守則氣散亂”。因此,調身在合盤掌功夫鍛煉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環。 2.調心 調心是指對意識的鍛煉。即練功時如何使人體的大腦皮層安靜下來,專心致志地練勸,用單一的意念方法,以一念代萬念,排除雜念的萌生。從而有利于身體氣血調和,并激發調動人體內在的潛在能力,進而達到技擊制敵的目的。 3.調息 調就是調整,息就是呼吸,一呼一吸則為一息。調息即為調整呼吸,所以調息又稱“練氣”。 練習紅砂手主要是練內氣,通過調整呼吸來調動人體的內氣,使之可聚可發,而且聚則凝集儲存于腹部,發則以意導氣。用意念統領內氣循經絡達于手指。所以說,呼吸是內氣運行的動力,練習氣功就必須先從調整呼吸入手。呼吸有多種方法,現將最常用的兩種呼吸方法介紹如下: (1)順呼吸法:即常說的腹式呼吸,吸氣時腹部逐漸凸起,呼氣時腹部逐漸凹陷。 (2)逆呼吸法:即吸氣時逐漸收縮腹肌而使腹部凹陷,呼氣時腹肌自然放松而腹部逐漸凸起。 (三)合理安排,善于調理 1.調時間' 凡是武家練功,無不講究練功的時間性。占時候沒有鐘表,是用時辰來表示時間的,即每兩個小時為一個時辰,一天當中共有十二個時辰。其中,子、丑、寅、卯、辰、已這六個時辰為陽,是陽氣上升的時間;午、未、申、酉、戌、亥這6個時辰為陰.是陽消陰長的時間。練習氣功時必須選擇在陽氣上升的時辰,即在六陽時練功。 關于何時為練功的最佳時間,各個武功門派互有異同,但大多是子時和寅時。因為子時為六陽時之首,乃“陰極陽生”,陽氣旺盛之時;寅時則是人體內氣剛好在肺經內萌發的時候,此時百脈之氣皆匯集于肺,因而,寅時肺經的氣血最為旺盛而又易于導引。因此,如練功者選擇在子、寅這兩個時辰進行練功的話,則內氣易生,生而旺盛.,經絡也最易疏通,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這是前人的寶貴經驗,而且又被許多武功愛好者所證明了的事實。當然,為了盡快獲得氣感,除了六陽時之外,在六陰時加強練功也是有必要的,習者不可過于拘泥。 2.調方向 練習合盤掌的整套武功,不僅講究時間性,而且還有一個練功的方向問題。合盤掌一般要求“面南背北”或“面北背南”練功。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這是因為面向南(或北)練功是順從地球磁場的方向,故它有利于人體的生物場磁化,易于產生和聚集內氣的緣故。 3.調飲食 飲食是人體從外界攝取營養的主要途徑,在中醫、氣功、武術的理論中,營養與五味有連帶關系。五味分別營養五臟,不可缺,也不可剩,否則皆可致病。筆者現根據內經選擇飲食物的原則及有關食物對人體五臟的關系做一介紹。 五臟:腎、心、肝、肺、脾。 五味:咸、苦、酸、辛、甘。 五谷:大豆、麥、麻、稻、援。 五畜:采、羊、雞、犬、牛。 五果:栗、杏、李、桃、棗。 總之,在選擇食物時,要多樣化,不可偏食。另外,練功者不宜飲酒太多,酒精其陰無益于滋陰,其陽又無益于補氣,且其性鏢悍而易散,易擾動人之心神。酒僅宜用于浸泡一些藥物,從其鏢悍散串之性以助藥功。 練氣以運用為極致,養氣以道為依歸,兩者缺一不可。本章前四節已對合盤掌的內、外功夫練法進行了詳盡的介紹,本節僅就練氣的程序加以說明,以加快合盤掌功夫練就的進程,盡快練習丹田技擊內氣。不過,經驗證明,內功只能在長期艱苦的鍛煉中加以巧練而獲得,而不能單純靠什么訣竅,更沒有什么符咒。 為了使廣大技擊愛好者能夠盡快掌握合盤掌這種功夫,現將前輩奉若至寶的十段練氣法介紹如下,這也是合盤掌修煉時的理論指導。歷代合盤掌功夫外傳時(一般不外傳),只傳前四節,世人所得合盤掌功夫殘缺不全。為了光大本門,將全套氣法合盤托出。 (一)引氣法 目對鼻,鼻對臍,處處行遲不可移,撤開二六連環鎖,一點靈光吊在眉。練功時,先以意領氣,使氣沉丹田,再以意領氣,使丹田之氣順意而疾發,由丹田之氣所崩?!氨馈闭?,也叫發動,右動者,可使崩勁疾達右;左動者,崩勁疾達左;上動者,崩勁疾向上;下動者,崩勁即注下。全身百節齊動者,崩勁如火山爆發,疾注百節,勢如霹雷,快如閃電。練久者力大,再逐步練習用氣法等,自然容易成功。 (二)用氣法 眼上翻屬陽,陽氣落在枕骨;鼻一絡屬陰,陰氣落在愕角。脾氣緊,心氣沉,肝氣頂,肺氣一努落腎經,心沉一氣自然成。此即用氣,則宜勤于運使。用氣之法,以馬步為先,以身之上不伸縮(紅砂手)為次,如此則腰腎堅強,起落靈捷,將來練習拳技無腰酸腿顫之病,以足掌前后踏地.,能站立于危狹之處而推挽不墜為效果。究其練成功時,足雖在2寸之懸崖,而堅立不能動搖。以上乃練足之法,但同時亦須知道,氣與力乃源之于腳,再發于腰、達于手,所以對于練足之法不可輕看。未經練習者,氣多上浮,故上重下輕,一經他人推挽則如無根之樹,應手即去,此為不練氣所致。若能于底功熟練純習,則氣貫丹田。強若不倒之翁,而后一切技擊打法及宗門拳技,均可以日月漸進。 足已堅強,則練手法。練手之法以運使腋力,令其氣由肩窩腋下運至指顛或手掌,如事而后,全身之力得以貫注于手。用力久則手足兩心相應,筋骨之血氣遂活潑凝聚,一任練者施用而無礙。 (三)周天法 緊撮谷道內中提,尾間一起絡骨節。玉枕難過目視鼎,來到丹田存消息。往前又是雀橋路(舌抵上胯稱為雀橋),十二時中降下池。鎖住心猿拴意馬,要立丹田海底在。一時快樂無窮盡,返本還原心自知,久練自成金剛體,百病皆除如童子。 周天是古代天文學中的一種術語.古代氣功學家們借此術語結合丹術而抽象出功法的名稱。周天功法是以人體精、氣、神為修煉對象而演練的一種氣功法。其要領是練功者通過修煉使內氣(元氣)前降后升.循行于任、督脈之中,周而復始,周流不已,名曰周天。前人還把周天功法分為小周天和大周天。其中,練精化氣的內氣只走任、督二脈者稱為小周天,練精化神要通達奇經八脈者稱為大周天。根據先師們的經驗,練周天功夫有“難三關”之說?!叭P”即尾宮、夾脊和玉枕,以玉枕為最難。特別是初練紅砂手以通周天的人,當元氣行至“三關”時會發生停頓現象,不僅元氣不能暢通,而且還會發生不舒服的感覺,所以又有人叫“闖三關”,也就是說要苦恒練功.設法使元氣通達“三關”,使任督二脈暢通,周流復始。練功中一旦發生停滯,可以疏導,用舌抵上胯等法進行溝通。 (四)得真法 混元一氣吾道成,道成莫外如真形。真形內藏真精神,神藏內氣丹道成。如問真形須求真,要知真形合真象。真象合來有真訣,真訣合道得微靈。養靈根而動心者,武藝也;固靈根而靜心者,乃修道。待練紅砂手至此境界后,則氣走于經絡筋脈,力出于血肉皮骨,故有力者,外壯皮骨為形,內壯筋脈為象。氣血功于內壯,血氣功于外壯。再進一步,則一身之精氣與神俱注積之,久久自成無量功力。故養氣之學,乃圣學之緊要關鍵,非僅邀而再俗技所能范圍。敵之遇此,其必受內創,然彼卻不知何以傷,此即內功精妙之處。 (五)內外合廠法 震龍克虎各東西,朱雀玄武南北方,戊已二土中宮位,意為媒引相配成。眼、耳、口、鼻、舌五行,手足四梢并頂心。久練內外如一氣,迅雷電雨起風暴。誠心練養精氣神,眼前變化此中存,拳無拳來意下意.無意之中才是真。紅砂手是古代“氣可布內外”,練己又制人的一種專門的氣功鍛煉和應用的功法。光師們對此功法做了如下概括:“先生于內,后取于外,互為用,重在息?!本唧w講,氣雖生于內,卻取于外,兩者有機聯系,進而“外為我用”。氣“先生于內”,武功修煉者有共同體會,言之共信,即生育、充盈,進而蔓延、流竄、鼓蕩的內氣,有物質基礎,可作用自身,這是練己功夫。其涼化、擴展和隨意定向,可使用某些導引動作,運用某些意念活動,通過某些運行渠道,使內氣發放于外,作用于人。如推山掌功法,這是練己功法的延伸和發展,是制人功夫。 (六)內功運氣法 人之周身氣滾滾,前任后督血脈通。任脈起之于承漿,直下陰前至高骨。督脈民尾而直上,夾脊再上泥丸宮,下至印堂人中處,共池雙穴勁循循。練氣技擊不離此,得真奧妙嘆無窮。丹田練神龜尾提,真氣自然往上升。氣下于海光聚天心,面如童子才是正宗。因小腹正中為氣海,額上正中為天心,故尤聚天心是練功得法之征。蓄勁意守丹田處,能使元神穩于身,動急則應緩相隨,克敵自然內勁連。如拳手著意蓄發內勁。均得成為周身一體的整勁,如給以富有彈力的“穿透性”打擊,對方即會騰空躍出。古人云:“氣為力之本,有形者為姿勢,無形者為內功,二者必備,否則無用?!币嬲毢梦湫g技擊術,必須練內功,否則單以體力和后天氣來練拳,終屬下乘。因此,練內功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功夫。 (七)調氣法 練功者凡出入門或旅行客住,每早晚盤膝靜坐,閉目鉗口細調呼吸,一出一入皆從鼻孔。少時氣定,須吸氣一口,吸氣時需默念真氣至涌泉發出,升于兩肋,自兩肋生于前胸,再升于耳后,遂升于泥丸至印堂,由印堂至鼻,再至夾背遂至于前心,由前心沉至丹田。丹田氣足,自然從尾間再升為夾脊,如是反復循環,隨意而調。拳譜云:“斂神化氣功力深,六陽不泄出手狠,丹田穩固如砒柱,卸技妙術脫凡塵。 (八)用力法 逐日心端表正,以心意沉氣于丹田,久而久之,自知氣沉于下,此謂運用底功之法。技擊中,內掠敵彼之里,外格敵彼之外,手起撩陰,卷地風暴,撩攻敵之上下內外。足用此功,必先用矮馬,豎身縮勢穩住周身,一呼一吸自自然然,毋心躁,毋發氣,縱跳時提住丹田,兩足齊起,收時兩足齊落,穩住丹田水不易。用勁如臨敵布陣,有高低遠近,虛實快慢變化的不同,剛柔變化之間,成敗得失的關鍵,全在此用力發力功夫之深淺。必須動步不動心,動身不動氣,然后心靜兩步堅,氣靜而穩,精靈得而能飛騰變化。如靜之為靜,靜亦動也,動之為動,動亦靜也。所以明了力的用法,且善能用之者,神氣自然固,靈氣自然捷,神緩而眼急,心緩而手急,氣緩而步急,外急而內緩,外柔而內剛,才知實力深淺的靈妙。勁力從始至終有三種練法:明力、暗勁、化勁。 1.明力 所謂明力,練之總以規矩不可易,身體轉動要和順不可乖庚,手足落點要整齊而不散亂。拳譜云:方者,以正其中。正是此意。 2.暗勁 所謂暗勁,練之神氣要舒展,而不可拘,運用時圓通活潑而不可滯。這是練氣化神之理。 3.化勁 所謂化勁,練之周身四肢轉動,起落進退,皆不可著力,專以神意運之。雖是神意運用,惟形勢規矩仍如前兩種不可移。雖然周身轉動不著力,也不能全不著力,總在心意相貫通。此種練勁方法,只要習者能經常反復不斷地練習,就能達到意到、氣到、力到。久之,在實戰時就能毫不猶豫,憑本能和直覺,把所貯存的信息,潛在能量,迅速、準確、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 (九)吐納運氣法 吐納運氣法是專練內功和硬功的。練習時,牙齒扣,舌卷頂上向前在牙床上邊,將嘴唇少許離開,吸氣由牙縫間吸,吸足一口,將嘴唇關閉不得呼出少許,同時就再吸氣,一連吸七口,到了最終不能吸時,開始做運動的動作,到了憋不住需要放氣時,即由牙縫間吐出,吐到不能再吐時,按法再行吐納運氣。此法練成后用于擊人,可運柔而成剛。 (十)枝擊呼吸運氣法 蓄勁呼吸要短促,用勁呼吸要急促,運氣呼吸要深長,虛勁呼吸要緩慢,實勁呼吸要壯出.支勢呼吸要隨轉。身輕而提,身重而沉,備腿要吸,出腿要呼,運氣遵規,勁力倍增。提勁存氣,發勁要急呼氣。蓄勁要養氣,機可逞可沉,取勝要繼續增加運氣,以強化攻擊力。呼吸運氣法,可分為三層練習。 1.一層:練拳術的呼吸。將舌卷回,頂住上顆,口似開非開,似合非合。呼吸任其自然,不可著意于呼吸。手足動作,合干規矩,這是調息法則,練精化氣的功夫。 2.二層:口之開合,舌頂上顆等方法照前,唯呼吸與前一層不同。前者,手足動作,是調息的法則,此卻是息調。前者口鼻的呼吸,不過借此通內外;此二層的呼吸,注意丹田之內呼吸,又名胎息,在層次上不一樣.這是練氣化神之理。 3.三層:與上述二層之意又有所不同,前一層是明勁。有形于外;二層是暗勁,有形于內。此時呼吸有而若無,心中空空洞洞,不有不無,非有非無,此為還虛之道。 歷代卸骨技法高手認為:“呼吸”或者說是“氣”,乃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一種基本物質,也是實戰技擊中的體態調節,技藝發揮以及心理狀態催動的基礎。氣充則神定,神定則力足,力足則身體舒泰,從而筋骨強健。卸骨術的技擊格斗理法無窮,情況也變化無端,如果不掌握和運用技擊中特有的呼吸方法,很容易造成氣血上浮。氣往上浮則內虛,內虛則氣促,氣促則使自己吸入的氧氣不足,氧氣不足則力短,力短則不能使對伉持久。如此,平時練就的正確的技擊方法,也就不能有效地發揮出來。所以,要使攻防格斗靈活多變,必須使呼吸運力協調。在技擊格牛訓練中,重視正確呼吸的運用和培養,是達到預期日的基礎。 (十一)放氣法 在平時練功或對搏停止時,應漸次將氣放平,鼻呼要暢通,吸氣要深長。肩勁要下垂,兩足跟提起,同時用鼻吸氣。足跟落地,用鼻呼氣,如是3次,將氣恢復自然,即收功之法。 進行上述十一段氣法練習時,丹田必須充實,所說充實就是籠氣于腹部,要注意把胸部壓下腹部,使腹膨脹。通常人十有八九,腹部壓制胸部,換句話說,就是橫隔膜的壓下力弱,壓上力強,就是不健康身體的狀態。必須使胸部之氣壓制腹部,才為妥當。要想加強橫隔膜的壓下力,只有深長呼吸,充實丹田之氣。但最需注意,初練深長呼吸的人都是心窩膨高,下腹部凹陷,這是不合適的,必須下腹部膨脹高起,而心窩凹陷,就可入正軌了。 此外,呼吸隨氣之出入的同時,足趾要有伸屈,使丹田充實和鎖肛門的同時,必須入力于腰、足心里。吸氣的時候,足趾的尖端,用力將拇趾屈回,吐氣的時候,把拇趾伸出,這是深長呼吸的秘訣。莊子所謂“真人之息,通于踵宮”,即指此意。再者,練氣的呼吸要專一,人身的氣血行于虛而滯于實。如練氣時胡思亂想,氣必凝滯不暢,日久會形成氣痞的病癥,習者應特別注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