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說冬天最煩人的事情,是冷嗎?是干燥嗎?是刮大風嗎? 都不是,是靜電。 晚上一脫衣服噼里啪啦,一換床單被罩噼里啪啦,一拿東西都打得手疼,頭發要么亂飛要么緊貼頭皮,隨便兩個人一接觸都有酥麻的“觸電”般的感覺。 (圖源:圖蟲創意) 而靜電不僅是增添我們的生活困擾,還有巨大的安全隱患,比如在加油站,靜電釋放可以為火災、爆炸提供火花,在宇宙中,靜電放電還會引發航天器故障。 所以,為什么天一干燥就會有靜電?生活中如何減少靜電產生? 靜電是哪兒來的? 回顧初中物理,我們得知,在公元前600年,希臘哲學家泰勒斯(Thales)發現用毛皮摩擦過的琥珀能夠吸起灰塵。 更深入一點,科學家們發現這一現象的本質其實是電子的轉移。 人體靜電的產生也是同理,當我們活動時,身體、衣物會和地面、空氣等產生摩擦,使電子在它們之間發生轉移,從而使身體帶電,也就是靜電。 而我們鞋子又大多不導電,沒辦法將身體累積的電荷傳導給大地,于是電荷越攢越多,等你接觸像金屬這樣的導體時,就會發生靜電放電現象,也就是“啪”地被電了一下。 有研究表明,在干燥季節,人體靜電可達幾千伏甚至上萬伏,當感覺到電擊時,人身上的靜電電壓已超過2000伏;當看到放電火花時,身上的靜電已經超過3000伏,這時手指會有針刺般的痛感;當聽到放電的“劈啪”聲音時,身上的靜電已高達7000~8000伏。 (帶電人體也是可隨時放電的皮卡丘/圖源網絡,侵刪) 而之所以冬天靜電比夏天嚴重,北方靜電比南方嚴重,是因為濕度會影響靜電的累積,在比較濕潤的時候,空氣中漂浮的微小水滴作為一種良好的導體,可以轉移身體的一部分電荷。 靜電的危害 對于正常健康人群來說,身上帶電一般沒啥感覺,只有放電的時候會“悲劇”一下,但老年人更容易受到靜電困擾。 心血管系統本來就有各種病變的老年人,靜電更會使病情加重或誘發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過高的靜電還常常使人焦躁不安、頭痛、胸悶、呼吸困難、咳嗽。 衣物上的靜電能吸附空氣塵埃所包含的多種病毒、細菌和有害物質,可影響人的呼吸道健康,嚴重的甚至會誘發氣管炎和哮喘。 (圖源:圖蟲創意) 此外,如果家里的煤氣、液化氣沒有關好,聞到明顯的味道,一定不要開關任何電器,也不要穿脫衣服,立即打開門窗通風,并馬上關閉煤氣、液化氣的閥門。 因為靜電電壓達到2300伏即可引起煤氣、液化氣爆炸,而脫羊毛衣產生的靜電最高電壓達2800伏,脫棉衣為2600伏,脫混紡服裝為5000伏,而脫尼龍衣服靜電可達10000伏。 如何安全“放電”? 前面我們說到,濕度(或者說是水分)可以幫助電荷轉移,因此,注意身體保濕(擦身體乳等)、增加室內濕度(勤拖地、打開加濕器等)都是減少靜電的有效措施。 此外,衣物材質也會影響靜電累積,滌綸、錦綸等化學纖維制成的衣服吸水性較差,靜電就更嚴重,而棉麻材質吸水性更好,就可有些避免靜電累積。 (圖源:圖蟲創意) 洗衣服的最后一步加入柔順劑也可以減少靜電產生,這是因為柔軟劑分子可鋪展在織物表面,形成分子膜,減少纖維表面的摩擦系數。 要想安全放電不“挨打”,可以先用手摸摸墻壁,或用鑰匙尖觸碰金屬物體,把靜電“放”出去,再碰門把手或其他導電體就不會被電了。 還有一種經常被電的場景是下車的時候,由于下車時身體與車座摩擦從而產生靜電,下車關車門的時候,手會碰到金屬門框,進而被電到。這種情況可以在下車時一直抓著門框,及時轉移電荷,不讓靜電一直累積。 如果大家還有更好用的防靜電小方法,也可以文末留言告訴春雨君~ 編輯:春雨醫生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稿件,版權歸屬春雨醫生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授權與合作事宜請聯系reading@chunyu.m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