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阿聯酋總理兼迪拜酋長下令“免除所有經濟困難戶的貸款”,可申領對象為月收入低于1.5萬迪拉姆(約人民幣2.6萬元)的阿聯酋公民。這項特殊福利僅僅實行一年,就為上萬名阿聯酋人免除一百多億迪拉姆的房屋、土地和抵押貸款,另有兩千多名退休人員和已故公民家屬的貸款被豁免。 原以為這就是“福利界的天花板”,卻不料向導又給我來了一記“重擊”:在我們烏姆蓋萬,月入低于2.3萬迪拉姆(約4萬元人民幣)的公民都算是困難戶,不僅免除住房等貸款,還會額外按月補貼2000-5000迪拉姆的“低保費”。 烏姆蓋萬是何方神圣,居然敢在福利方面碾壓阿聯酋?實際上,烏姆蓋萬只是阿聯酋人口最少的七個加盟國之一(不足5萬),面積也只有區區750平方公里(倒數第二),雖然人口少面積小,但烏姆蓋萬卻在各個層面“碾壓”了迪拜與阿布扎比,例如福利待遇。 阿聯酋的社會福利大體有三類,第一類以住房為主,例如首婚夫婦均可獲得一套別墅的使用權與50萬迪拉姆的婚補,每名新生兒可免費申請一套100平米的房子(多名兒女可疊加)等等。而烏姆蓋萬則在阿聯酋的基礎上又升級了一系列補貼,如贈送價值50-80萬迪拉姆的裝修、購置國產車可享受50%的優惠價、新生兒每月可領取撫育金2000-5000迪拉姆等等。 第二類以醫療和教育為主,阿聯酋實行公立醫院全免制,若重大病需出國治療亦可全額報銷,包括陪同家屬的住宿等等;免除公民所有教育費用,出國留學者在全額報銷的基礎上還發放補助金每月2000-3000迪拉姆,以優異成績畢業且回國工作的學生則獎勵最低50萬迪拉姆。 烏姆蓋萬的醫教福利則更加精細化,只要是合法受聘,哪怕是外國人也可以在烏姆蓋萬享受免費醫療,其子女同樣免費讀書,連學習用品、早午晚餐等等支出也一并包攬;若外國學生來阿聯酋留學或實習,每參加5小時的烏姆蓋萬社區活動(如清理海灘垃圾),則可減免1%的留學/生活費用,直至全免后轉為最低時薪支付酬勞,外國留學生陪讀家屬可申請公寓和安排月薪不低于2萬迪拉姆的工作等等。 第三類以薪酬收入為主,阿聯酋要求外資企業必須要聘請一定比例的本國人,離岸金融公司則必須由本國人持有股份,這就使得各個酋長國出現了很大的收入差,在阿布扎比和迪拜等人口較多的酋長國,外企公司再多也不夠分配。 但人口不足5萬的烏姆蓋萬卻能做到人均2.1份工作,1987年設立自由區和艾哈邁德國際貿易港后,外國企業蜂擁而來,短短30年就有3000多家外資企業和6000多家合資企業,為烏姆蓋萬本國人創造了十多萬份管理層崗位,再加上各個職能部門提供的公務員等等,這才有了傳說中的“雙薪人”,甚至是“三薪人”。 由于烏姆蓋萬實行四天工作制,即工作四天休息三天(公務員每天只工作4-6個小時),導致絕大多數底層崗位無人分擔,只能外聘勞務人員,無論是來自敘利亞、也門,還是伊朗和印巴,只要是合法渠道入職,都有相當不錯的收入,例如向導一家聘請的20多名“花工”就以敘利亞和也門勞工為主,人均月薪可達8000迪拉姆(相當于1.3萬元),這些花工為了保住收入不菲的工作,收獲季節甚至叫上自己的家人無償為雇主工作。 有些苦力活的收入更高,比如多年上漲薪酬的漁夫,如今年收入可達12萬迪拉姆(約20萬元),如果休漁期再去參加海岸清理的話,還能增加2-5萬不等的額外收入。這就是阿聯酋外籍勞動力占比85%,而烏姆蓋萬卻能超過95%的主要原因。 那么,這個中東小國是怎么做到“月入4萬算是困難戶,免除房貸還給補貼”的呢? 在阿聯酋成立前,烏姆蓋萬雖然面向阿拉伯海,但背靠的卻是資源貧瘠的杰貝爾賈斯山,海盜猖獗再加上缺少水源等等因素,使其淪為阿拉伯半島最落后的酋長國之一,國民只能以捕魚和椰棗種植為生。1978年后,烏姆蓋萬實行“一步到位”的對外措施,即“最小化稅收吸引最大化的投資者”,將稅收和經貿仲裁權從酋長手中轉交給單獨設立的“仲裁委”,通過更專業的第三方來指導經營和平衡外資與國民的營收比例。 簡單說就是,投資者在烏姆蓋萬能獲得更穩定、更有保障的收益,至少杜絕了腐敗和效率低等常見問題,僅此兩項就比其他酋長國來得更實際。 大量外資帶來的穩定收入迅速讓國民富有起來,當阿聯酋人均GDP達到3.8萬美元(2019年)時,烏姆蓋萬人均GDP早就超過了6萬大關。常言道“有錢好辦事”,烏姆蓋萬自然也開始了旅游業的發展,與迪拜和阿布扎比追求“高大上”不一樣的是,烏姆蓋萬另辟蹊徑選擇了考古。 按照烏姆蓋萬旅游和文物部門的資料顯示,公元5000年前就有人類在此居住的跡象,其首都北郊發現的“阿卡布遺址”,被法國科考隊證實的有閃米特人墓葬群,以及用貝殼、骨頭和燧石制作的刀具、漁具等,在近海的高跟鞋島上還發現以儒艮為陪葬物的大型墓葬。 (儒艮:全球最古老的海洋哺乳動物之一,體長可達4米,阿拉伯人常稱其為“美人魚”) 厚重的歷史底蘊再加上相對完善的旅游設施,使得烏姆蓋萬沒費多大力氣就在中東旅游業內占據一席之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以色列游客,按照阿聯酋旅游部的資料顯示,自簽訂和平協議以來,共有13萬名以色列游客抵達阿聯酋,其中前往烏姆蓋萬旅行并過夜的游客超過10萬人。 用向導的話說,以色列人更看重治安和敵對情緒,而烏姆蓋萬恰恰在這兩方面做到極致,不僅在各大景點和海灘設立專職安全員,還為有保密需求的游客提供“安全護照”和私人向導,拿著這本不顯示國籍和民族等個人信息的“護照”就能入住烏姆蓋萬酒店和旅館,所有的游覽和消費也都可以交給向導安排,最大程度的隔絕安全隱患。 原以為烏姆蓋萬的旅游消費與迪拜相差無幾,但實際體驗后卻發現,這里的飲食和生活物價并不算高,街頭碩大的羊肉串5-6迪拉姆,約合人民幣8-10元,當地超市分本地和免稅兩類,本地超市主要供應國產商品,價格與迪拜持平,免稅超市以進口商品為主,比迪拜機場和免稅店略低。 最有意思的是,烏姆蓋萬幾乎每家4星以上的酒店都有賣酒,而且品類五花八門,從果酒、啤酒、糧食酒到白酒應有盡有,價格還特別的實惠,例如某款以販賣情懷出名的中國產白酒,500毫升裝的也就30迪拉姆(約52元),比國內貴不了幾塊錢。當然,這些酒只賣給游客,必須出示護照才能購買。 在一家開遍中東的連鎖餐廳里,我看到了一份比迪拜標價低了至少一半的菜單,有需要的人可以自行換算,1迪拉姆等于1.73元人民幣。如果只要求吃飽的話,一頓飯錢不會超過20迪拉姆。 有必要強調的是,烏姆蓋萬雖然是穆斯林國家,但相對其他酋長國更寬容,例如迪拜會禁止游客在公共場合吃東西、擁抱、接吻等等行為,而烏姆蓋萬卻都沒有限制,除了清真寺等宗教場所必須遵守規矩外,多數區域都很寬松隨性,甚至專門接待外賓元首的“國賓會議室”都允許游客隨便坐。 (下一站沙迦,中東唯一一個被聯合國、世衛組織和教科文組織三重認證的健康之都、文化之都、圖書之都) |
|